成年人的世界處處都是壓力,deadline、KPI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刀,車貸、房貸每天一睜眼就已經負債,突如其來的降薪、裁員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層層疊疊蔓延而來的壓力不僅讓我們心靈脆弱,同樣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岌岌可危。
研究證明,處于壓力狀態下超過一個月,感冒找上門的可能性越高。在一項人體實驗中,壓力指數越高的健康人接種呼吸道病毒后,感染風險越大,產生的感冒癥狀也越嚴重。
壓力還會影響疫苗接種效果,那些長期照顧生病患者的家屬,接種流感疫苗后產生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反應明顯弱于其他人。
壓力越大,疾病進展越快,同樣是HIV感染者,背負著生理心理雙重負擔的“柜中人”發展成艾滋病的速度要快于他們已“出柜”的病友。
而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的免疫系統會逐漸變得孱弱,這種變化被稱為“免疫衰老”,這也是老年人各種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。那么,又是什么造成了同齡人免疫力的差距?
近期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,壓力能夠加速免疫系統衰老——“戰損”白細胞越來越多,新生白細胞減少。同時,壓力人群不良的生活習慣、體內潛伏病毒的反復發作也是免疫老化的幫兇。該研究發表于《美國科學院院報》(PNAS)。
研究樣本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開展“健康與退休研究”(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),是一項針對美國老年人的經濟、健康、婚姻、家庭狀況等的全國性縱向研究。
5641名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68歲,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并評估這些參與者經歷過、或正在經歷的社會壓力。
按照壓力的種類、壓力持續時間,又可以將這些壓力分為:
壓力性生活事件(stressful life events):有時間限制的、偶發的壓力事件,如失業、待業三個月以上、被詐騙、家中失竊等。
慢性壓力(chronic stress):指存在時間較長的壓力事件,包括身患慢性病、經濟困難、處于一段冷戰關系中、長期照顧病患等。
日常歧視(everyday discrimination):指經常發生的、程度較輕的歧視,如因為年齡、外貌、經濟狀況等而受到他人的怠慢或輕視。
生活歧視(lifetime discimination):有時間限制、偶發的歧視,如受某些不公平的原因被解雇或不被聘用、在醫院被拒診等。
生活創傷(life trauma):影響一生的創傷性經歷,如喪子、罹患重病、地震、洪水、火災等。
研究人員了采集不同社會壓力下的參與者的血液標本,對T淋巴細胞表型和占比進行分析,結果表明:
在社會壓力影響下,人體T淋巴細胞越來越多地表現出衰老特征——幼稚T淋巴細胞減少、終末分化的T淋巴細胞增多,CD4+/CD8+T淋巴細胞比值降低。
其中生活創傷、慢性壓力與幼稚CD4+T細胞減少有關;歧視以及慢性壓力與終末分化的CD4+T淋巴細胞增多有關;壓力性生活事件、嚴重生活歧視、生活創傷與幼稚CD8+T細胞減少有關;壓力性生活事件、嚴重生活歧視、慢性壓力與終末分化的CD8+T細胞增多有關;嚴重生活歧視、慢性壓力與CD4+/CD8+T淋巴細胞比值降低有關。
T淋巴細胞衰老,除了有社會壓力帶來的直接影響,還不能排除一些與壓力相關的不良生活因素產生的間接影響,包括受教育年限、BMI、抽煙、飲酒情況等。
研究者發現,在控制了上述因素后,社會壓力與免疫老化的聯系確實稍有減弱,也就是說,壓力越大的人往往生活習慣越差,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壓力共同促進了免疫系統的衰老。
除此之外,研究人員還特意將參與者巨細胞病毒感染情況作為控制因素。巨細胞病毒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廣泛,且通常為隱性感染,而人在壓力狀態下更容易感染CMV。已有研究證實反復的CMV感染會導致幼稚T淋巴細胞減少,加速免疫衰老。
控制巨細胞病毒血清一定程度削弱了社會壓力與免疫衰老的聯系,提示反復的CMV感染也是壓力人群免疫衰老加速的一個原因,積極接種CMV疫苗或能改善這一情況。
綜上所述,本研究證明社會壓力及其附帶的不良生活習慣、病毒感染都會加速免疫衰老。一旦出現免疫衰老就如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,又會引發一連串健康問題,包括腫瘤、心血管病以及感染性疾病風險上升。
人生而自由,卻無往不在壓力之下,雖說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,但也有一種選擇叫做“逃避可恥但有用”,逆境之下,健康飲食、積極運動,別讓身體和心靈同時受傷。
本文來源: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